第18周百字计划:一道习题,三层思维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姚建法
周四,练习册上有这么一道复习题:求面积。
怎么解决呢?在交流中,学生体现了如下思维水平:
第一层:眼睛看得见的“分解”方法
显然,相比之下,第三种分解水平要略高一筹,对于三角形底与高的把握也要求更高、更本质。
第二层:眼睛看不见的“添补”思想
只有一小半学生能想到眼睛所看不见的“虚拟”的正方形,补成一个大梯形,从而把“加法”转化为“减法”,不得不说思维的层级更高一级。
第三层:化静为动的“割补”策略
只有王骁能够想到!
“为什么可以这样呢?”是我们教师必须要追问的一个话题。因为在这个思维层级里,体现着指向此题特殊性的本质内涵:边长相等才能拼得成功。并可以适时加入一个反例进行题组反衬,于是学生在形符的刺激下对比强烈,一看自明:正是这一系列的数据“巧合”得以提高,提升了学生的数据观察与分析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