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将在生成中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一堂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音乐课,不应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课堂是动态的、开放的,它以音乐课程预先设计和音乐课堂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为最高境界。音乐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教师唯有从容迎变、应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形成高效互动,才能生成音乐课堂的精彩,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动。
案例:欣赏课《野蜂飞舞》中,教师问学生:听到乐曲你联想到了什么?有学生回答说:想到了苍蝇。教师马上避而不谈,直到得到“蜜蜂”的答案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评价:显然,这个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预设发生了偏差,学生说联想到苍蝇,可能是因为苍蝇与蜜蜂有着类似的体积和相同的技能----飞行,在音乐表达上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也表明了学生在感受音乐。教师不应置之不理,而应抓住问题,追问下去,从音乐要素方面对学生进行引领,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音乐形象。
中国教育家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发预设之外音乐教学情况的因素多种多样,应对的策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会灵活应变并合理应用这种生成的教学资源时,学生或力不从心,,或不感兴趣,课堂缺乏张力。教师能根据预设并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对教学思路进行及时调整,迅速寻找应变对策,而不一味按照既定思路去继续教学,处乱不惊,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甚或从这种偶然中激发出一簇创新的火花,将之巧妙地纳入音乐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心,音乐课堂将在生成中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