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学案例>>文章内容
用“两分法”引导 学生画好图
发布时间:2017-04-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建春

  一、学生出现的错误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第90页“想想做做”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2. 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如下图)。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上画出增加的部分或在纸上列表,再解答)
  学生出现上述错误,多数教师的做法是先与“想想做做”第1题(如下)做比较。
  1. 下图是李镇小学的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解答)
  这样教学,看起来是先分清了两题的区别,搞清了“或”与“同时”的不同,并引导学生经历了画图的过程。可是当学生面对类似的题目时,依然画出了类似图1那样的错误图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二、归因分析
  开始的时候,我想出现这样的错误,可能是学生在阅读第2题时,未能与第1题进行比较,没搞清题意造成的。可是,当教师花费很长时间讲解两题的区别后,错误依旧存在。
  于是,我调查了出现这样错误的学生,记录了学生存在的疑惑:在图2中,长增加10米,为什么只画一条长增加呢?而第1题就不一样了,画出了两条长同时增加的图。
  面对学生的疑惑,找到了学生出现错误画法的原因:尽管学生知道了“或”与“同时”的不同,但在画第2题的图时,一方面,明显地受第1题画图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按教师引导的过程来画图,学生无法理解长增加10米,为什么只画出一条长的变化,同样的,宽增加8米,为什么也只画了一条宽的变化情况。
  三、改进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我提出用“两分法”引导学生正确画图解答这两道题。
  1.分开画:讲解第1题时,分成两幅图来画。
  1.分开画:讲解第1题时,分成两幅图来画。
  在教学第1题时,引导学生画出类似图1的图,是可行的。但要克服“思维定势”对第2题的影响,我建议将长或宽的变化情况分开画,画好后,让学生说一说,长增加6米后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宽增加4米后呢?
  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看清了变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把变化的过程清楚地画了出来。最后的“说一说”,使学生清楚地认识了变化的结果,也为学生自我评价所画的图提供了依据。
  2.分步骤画:在讲解第2题时,分两步画出变化过程。

我在教学第2题时,做了一些改进,教学效果较好。我的改进是:在画之前先让学生想象一下,长、宽增加后是什么图形?这样改进的好处是和第1题最后的“说一说”一样,为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了依据。具体画法指导时,分两个步骤画出变化的过程。
  即:第一步,先画出长增加10米后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此时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第二步,在长增加后形成的图形的基础上,再画出宽增加8米后的图形。
      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先画出宽增加8米后的长方形,并在此基础上再画出长增加10米后的图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