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学案例>>文章内容
第5周:《泉城》有感
发布时间:2017-10-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红

本周我执教了校内教研课《泉城》第二课时,上完课后,回顾我的课堂,发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下面我就以几个教学片段来谈谈这节课该如何改进。

片段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文章生动优美的文字,看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ppt出示三组词语,第一组: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第二组:虎啸狮吼、秋雨潇潇、水声喧腾、昼夜不息;第三组:清澈见底、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

接着请几个学生读一读,读完让学生发现每一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最后再指导朗读。这篇文章是要求背诵的,我当时只是把一些同类的词语单独拎出来,没有一个整体性,感觉割裂了文章。

重构:这些词语大部分都是来自第一自然段的,在学生读完词语后,我可以增加一个环节。把词语重放回到文章第一段,由词进入到段落。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顺利过渡到文章第一自然段,而且更有整体性。最后还可以指导学生尝试背一背。

片段2:我一开始先带着学生认识济南第一名泉—趵突泉,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了解泉水所在位置,所具有的特点。本来我想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放手让他们去尝试。于是我就出示了自学提示:自由默读课文2-4小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上刚才的方法,抓描写泉特点的关键词句,完成表格。后来我在别的班级试上了一下,发现效果不佳,想让学生到达我的路径不是很顺利。于是我在自己班级上的时候,就做了修改。学生在回答泉水的特点时,还是我来引导,在我的一步一步指导下,得出结论。既然是四人小组合作,在汇报特点的时候,应该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重构:可以选择一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由小组长汇报,其他成员补充。这样一个小组做出示范之后,下面的小组就容易多了。

片段3:师:趵突泉有什么特点?

生:泉水很清。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泉水很清的?

生: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生:谁来读出清的感觉?

在品味语言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指向习作表达。我当时只是简单让学生读一读,感觉目标还是停留在低年段,层次没有拔高。

重构:在学生找到这句话后,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之处。然后让学生仿照这句话写一写。比如,如果我想形容教室很静时该怎么说呢。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教室里真静呀,静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好的课,没有捷径,只有反复修改,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才能成为一节精彩的语文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