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学案例>>文章内容
因数和倍数新旧教材对比
发布时间:2017-11-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建锋

一、现实情景下获得概念。

因数和倍数在数论中是以整除的形式开展分析,旧教材也是从除法算式中揭示概念,新教材不再出现“整除”“约数”概念,例题1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通过学生“摆长方形”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在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材料,给抽象概念具体背景,联系现实情境与已有经验,将概念融入到具体的例子中,这样的呈现方式也改变了数学概念从抽象到抽象,学生才能较为容易的理解和掌握。

二、结构视角下把握联系。

新教材12个例题的呈现方式关注知识结构的整体展开,如因数倍数结合教学,2.3.5结合教学,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结合教学。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考方法,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和特点,结构简练,思路清晰,有助于

学生在理解概念和掌握方法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规律探究中感悟特征。

新教材在探究235数的特征时,增加了百数表中圈数、观察、归纳、验证等规律探究活动。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在“百数表”中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注出5的倍数和2的倍数,再引导他们依次观察标出的5的倍数和2的倍数,从每组有序排列的自然数中逐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这样的活动安排,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相关概念的认识过程,而且有助于他们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不断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四、反思回顾中建构体系。

旧教材中的复习中没有“回顾与反思”,新教材通过单元知识的整理回顾,235数特征的发现回顾。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从知识结构的回顾和方法结构的回顾。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只有学习者能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作出“解释”,并把新的学习内容纳入已有的认知框架,从而使其成为整个认知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意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