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学案例>>文章内容
第十七周:小猴小猴何时用—论“形符”的出现时机
发布时间:2017-12-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姚建法

第十七周:小猴小猴何时用—论“形符”的出现时机

二年级的《观察物体》以前虽然听过课,但没有深入思考。今年第一次轮到自己教学时,并不是十分有底气,只是记得两点:内容上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思维方式上建立参照物意识、体现从易到难思想。

于是一改曾经听公开课时的套路:四人小组观察猴子玩具再连线,调整为先看图观察、再脑海想象后连线,最后四人观察猴子玩具进行比较检验,逼学生先想象不同视角所看到的景象,展开思维的推理。在交流中,学生很自然地得出例题图是小猴的左、右是“相反”的,前面最容易。先观察、再想象、最后操作比较,逼学生动脑思考,有助于培养与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当学生在交流例1图片的时候,学生说到以看不看不到课桌抽屉为依据的时候,自然引出参照物概念,并且在后面的猴子问题中比如猴肚子、尾巴时也有意无意地持续渗透与鼓励应用寻找参照物进行数学表达,从而逐步让参照物的意识形成与建立。

从简单到复杂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猴子图中最简单的就是“前面”,即相当于我们学生观察图片时所在的位置,而后是“后面”,因为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尾巴这个参照物太强势了。通过不断地变换观察物,让学生且学生也能够感受与总结出前后或左右具备的相反的相对性:有时是前后观察到的物体情状相反,有时是左右相反。在此过程中寻找适当的参照物,比如教材例题中猴脸、猴尾,耳朵等等。

为什么生活中总说“前后左右”?一定程度上就是从易到难的因素。如何从左推右或从右推左或从前推后?更是逻辑推理的培育。

玩具小猴何时时用?怎么用?个人以为,这节课学生如果能充分经历“观察想象、操作比较、回顾反思”的过程,那么,效果应该是可喜的。

尤其是长期坚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