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视角: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用”训练 | |||
上课老师:任菊兰 | 内容:《广玉兰》
| 班级:六(3)
| 时间:2018.04.11
|
片段实录: 片段(一) 师:那它的质感呢? PPT“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师:你们注意到这个词语“玉琢冰雕”给了你们什么感觉? 生:细腻有光泽,晶莹洁净。 师:“玉琢冰雕”给人的感觉虽美,但美中带硬。广玉兰的质感有没有这样的遗憾? 生:没有。 师:你从文章的那个词语看出? 生: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师:“质感”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同学们摸摸你们的桌子,是什么感觉? 生:硬硬的。 师:再摸摸你们的衣服呢? 生:软软的。 师:再摸摸你们的小脸蛋,是什么感觉?指名说 生:很嫩。 师:这些就是质感,不同的东西都有不同的质感。这广玉兰花不光晶莹透亮,而且细腻柔软,真是与众不同啊。
| 思考或重建: 听任老师的一堂课,如赏玉兰花如闻玉兰香,让人回味。其中我特别欣赏她对词语解释的教学方法。 如教学词语“质感”时,能先准确地抓住“玉琢冰雕”这个词,先让学生说感受,体会玉兰的细腻有光泽,晶莹洁净,感受玉兰美。接着又抓住“玉琢冰雕”的“硬”让学生对比思考,找出文中关键词“柔韧而有弹性” 体悟玉兰的柔美。教学到这学生已经对玉兰的 “质感”已经有了初步印象,但任老师没有止步于此,紧接着通过摸桌子、衣服、脸蛋,感受硬、软、嫩。从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质感”,明白不同的东西都有不同的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