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学案例>>文章内容
第6次反思
发布时间:2018-05-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汪岭

观察视角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用”训练

上课老师

戎荷芬

内容

望月

班级

五(1

时间

5.23

片段实录

片段一:

师:看,我们从文字里就得到了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除了文字中有秘密,还有哪儿有秘密啊?

生:我从省略号,我发现了他们还有很多诗要对。

师:这不是一般的省略号,它有几个点?

生:有12个点,说明对了好多好多的诗。

 

片段二

师:其实我们同学们也积累了好多有关月亮的诗,我们也来对一对,好不好?我们先来对五言的。

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思乡的。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师:好美呀!

生: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师:谁来对?

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师:正音,燕山

师:加大难度,七言了。

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师:同学们刚才背的有关月亮的诗,有的诗中带景,有的诗中含情,如水的月关沐浴着我们,优美的诗句润泽着我们,都令我们沉醉。一起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思考或重建

  戎老师这一个小细节的处理很到位。省略号,教材中出现的次数不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记忆未必深刻,了解未必清楚,联系旧知,借助勾连,不断地夯实此类不常见的陈述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地印入学生的脑海。

 

 

 

 

 

此处补充“月”的诗句,是所有老师的不二选择。这是对上一环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学生自然地进入了美妙的诗情画意之中,学生的情感在心灵与诗句的对话中滋生。不过这里还可以对诗歌的拓展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依据不同的情思归类补充,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赏析能力,能更好地把握“月”的各种情思,各种感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