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这种情境的设置要突出一个“激”字,把学习中的“知识点”变成学生的“兴奋点”,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
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鲸》,日常教学中几乎形成了这样一个教学定势:先讲鲸的外形特点,接着讲鲸的进化过程,然后讲鲸的种类,最后将鲸怎么吃东西,怎么睡觉,怎么呼吸等等;并从文字中提炼出说明的方法,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练习写一种动物。这样一路教来,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任务也能如期完成。
但如果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老师想在家里养一只鲸,行不行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教学过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给予回应,他们通过自读自悟,主动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于是关于鲸的一系列特征及课文中所包含的说明方法等都在学生探究性的阅读活动中轻松完成,更重要的是学生始终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