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培育室安排了一次听课活动,其中有一节课是我刚刚上完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听了别人的课,再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课堂,确实问题不少。
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在学习课文第二段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这个场面时。上课的罗老师是这样设计活动的:同桌演一演扶老携幼,手挽着手的场面,然后请同学上来展示。下面的同学就猜哪一个动作是“扶”,哪一个动作是“携”哪一个动作是“挽”,并说说为什么。当时我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就很粗略的解释了“扶老携幼”的意思,压根就没有想到让孩子比较这三个动作有什么不同。其实这里是有必要让孩子去了解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以后在生活中就可以更加准确的运用。
第二个,本课一个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这里的“佳节”是指美好的节日,在课文中就是指重阳节。罗老师在开始时就问美好的节日称为“佳节”,那么美好的食品称为什么吗(佳肴)?美好的作品又称为什么呢(佳作)?这样学生不仅对佳节的理解更深刻,而且还能举一反三的运用到其他事物中去。
比起这位老师来,我深感惭愧,觉得自己很多东西教的太粗糙,没有经过精细的打磨就这样给学生。以后我会在教学中更加注意,让自己的课堂逐渐精细起来,多多关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