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表情
姓名:姚建法 电话:13775000559 邮箱:ncqs2000@{域名已经过期}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邮编:213127
表情,本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外在表现。人有人的表情,物有物的表情,课堂也有课堂的表情。课堂表情意指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外显化的教学形态、课堂现状,以及内隐的数学精神。它既是动态的过程,又是静态的结果,体现出数学课堂的生活品质。“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课堂表情通过教材表情、教师表情、学生表情等得以生成、重组、融合和传递。
一、教材表情
作为教学载体的教材有着其自成体系的逻辑结构与编排原则,它并不是为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而服务,而是要适合每一个具体的个体,体现出教材表情的逻辑性、普适性与层次性。
例如苏教版《百分数的意义》。实验教材是三位学生投篮情况的不对等抽样数据思考“谁投中的比率高”,执教教师又常冠以“罚球时选谁”的外部刺激,这样的比较既不尽公平有违生活常理,又把视角单一化---只能比较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比率。2014版教材调整为同一个篮球队的三场比赛数据,“可以怎样比较这三场比赛的投篮情况”的设问,可以单独比较多少关系,也可以关联比较倍比关系。教材“供给”路径,不再是非“这样”就“那样”,而是合理的多路径设计,给以不同的观察、分析之“窗”,用不同的视角在数量与数量的关系体系中整体架构,完善并丰富了教材表情。
可见,一方面教材不断地在与自己对话,具有不断更新自我、趋向完善的勇气与自信。另一方面教材作为二维的静态文本,更需要多维动感的师生与它进行主动的交互对话,读透教材,用好教材表情。
二、学生表情
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表露出的表情最为自然,也最具有生命成长的力量感。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三次铺单位正方形活动呈现出丰富的学生表情,有效促进了数学知识与思想等的向内深化。第一次活动12个小正方形满铺“4×3”的长方形,初尝胜利喜悦。第二次活动10个小正方形却要铺“3×7” 的长方形,遇到了新问题“一时没有办法”,困顿、疑惑,自然产生合作需求或只铺出一组长与宽的“半铺”,体验柳暗花明时的欢乐、惊奇。第三次“4×6”的长方形,信封里却只有1个小正方形或没有小正方形,怎么办?讨论、交流,从“移铺”到直尺测量长与宽,成功的兴奋体验,生长的数学理性思维,促进了对内容的本质把握。
独立思考时自己与自己对话的沉思与专注,数学文化史与学生内心交汇时的吸引与欣奇,出错受窘时教师呵护的温暖……都是内心活动的学生表情,是孩童与数学的对话,学生的微笑,亦是课堂最美的阳光。
三、教师表情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合作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表情对于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思考与设计,用耐心的表情、倾听的表情、关注的表情、温暖的表情、稚化的表情等等,与孩子们一起平等和谐地交往互动,观察世界、分析现象、解决问题,培养和提升数学素养。
在现实课堂中“一问就答”或重难点处“短时作答”现象并不少见,没有适合的独立思考时间,没有独思基础下的小组讨论,都只是走过场的“假脸”。教学要求面向每一位学生,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学。而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层次的表现。遇到“慢”的学生,教师也需要慢下来,耐心引导并倾听他内心拔节的声音。因为,现在的慢,是为了今后的快。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重视数学思维,突出数学思考。。在教材的意蕴、教师的追求、学生的创生等的共同努力下,课堂表情不断地从原生走向完善,直至丰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