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课堂的主题与隶属于的相关层级串联起来,语文上的思维导图即将课文中心与各分段的内容连接起来,链接符号多种,形式多样,可以是树状图、表格、五指图等等。内容简洁,可以是词语或短句。
思维导图在语文上起着概括全文的作用,是一篇课文的框架,学生能根据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帮助学生记忆课文、掌握课文写作方法。如果学生能根据课文自己画出正确的思维导图,那我们可以认为他已基本掌握了课文框架。
下面是两个教学如何画思维导图的片段:
实录一:
师:同学们,国庆前我们去了天目湖,大家都去看了4D电影《哪吒闹海》,谁来告诉我这
属于什么类型的故事?
生:神话故事。
师:非常好。哪吒为什么要闹海?他是怎样闹海的?最后怎么样了?这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
三个问题。先请大家轻声读一读这篇课文,根据老师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将课文分成三
大段,开始。
……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段的。
生:课文第1小节为第一大段,这是原因;第2-4为第二大段,这是写他怎样闹海;第5
小节是第三大段,这是结果。
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让我们为他点赞。刚才我说的三个问题其实就是事情的起因、经
过、结果。(师板书)我们先来看看起因。谁来读一读第一大段?
(生读)
师:你能不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起因?尝试一下。
生:称霸一方、兴风作浪。
师:这两个词语表达的意思雷同,我们就用一个。(师板书“兴风作浪”)谁兴风作浪?
生:龙王父子。(师补充板书)
师:他们兴风作浪的后果是什么?
生:老百姓不能下海捕鱼,不能生活。
师:能不能也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
生:民不聊生
师:你的词汇量真大。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怎么闹海的,也就是事情的经过。先看第2小节。
我请两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能不能也像总结起因那样用一个词语或者短语来概括
这一小节。
(指名两个学生读)
师:谁来概括?
生1:掀起巨浪。
生2:我来补充,摆出混天绫,掀起滔天巨浪。
生3:我来评价,你的答案太长。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理,请问掀起滔天巨浪带来了什么后果?
生:龙王的水晶宫摇晃起来了。
师:你说得很好,再简洁一些。
生:摇晃水晶宫。
师:非常好。(师板书)这是哪吒的第一闹,接着我们看第二闹。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看第
3小节,我依然请两个人读,其他人还是思考同样的问题,你能用什么词语或断句概括?
(指名两个学生读)
师:谁来概括?
生:打死夜叉。
师:你概括得很到位,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生:刚才老师问了掀起滔天巨浪的后果是什么,也就是说哪吒是怎么做的,用简短的话来说
就是“打死夜叉”。
师:你很聪明,一学就会。(师板书)这最后一闹啊,你们同桌商量商量,看怎么概括,可
以先读在思考。
……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1:现出原形?
师:谁现出原形?
生1:三太子。
师:刚才我们概括前面两闹时都是说哪吒是怎么做的,你这说的是三太子怎么样了,为了保
持队伍一致,我们换个角度思考。
生2:打败三太子。
生3:我有个更好的词,制服三太子。
师:这个词好,我们就用你的词。(板书)三闹结束,最后我们来概括结果。起因我们从龙
王和百姓两个角度概括了,结果我们也从这两个角度概括。迅速读一读最后一小节,思
考一下。
生:龙王不敢胡作非为,百姓出了一口气。
师:你说得很好,只是太长了,不够简洁。我们对应着起因来找词语。开始龙王兴风作浪,
最后——对应起来。
生:安分守己。
师:这个词语好。那民不聊生对——
生:安居乐业。
师:好!(师板书)好了,我们总算把课文梳理完了,同学们看看黑板,有没有觉得眼前一
亮?
生1:我觉得课文结构非常清晰。
生2:我不用看书,就根据黑板上的内容就能讲这个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对,这张表格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表格中的词语全是我们概括出
来的,我们就像串珠子一样把这些词句串在一起,就成了整篇课文,像这样的图表我们
就叫它——思维导图(师板书),请跟我叫叫它的名字。(生跟读)下面我请大家就对
照着黑板上的图,把故事讲给同桌听。
……
师:现在你们知道思维导图有什么好处了吗?
生1:能帮助我们讲述故事。
师:说得好,也就是能复述课文。
生2:词句简短,方便我们记忆。
师:有了这张图,我们对课文的印象就深了。
生3:能帮我们理清文脉。
师:对,使课文结构清晰。
同学们,思维导图有很多形式,表格只是其中一种,还有树状图、五指图、气泡图等等,
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
……
附一:《哪吒闹海》思维导图
实录二:
师:同学们,《第八次》这篇课文是什么类型的文章?
生:叙事类型。
师:叙事类型的文章大多都有起因、经过、结果,请大家根据这“起因、经过、结果”对课
文进行分段,先思考一下,然后与同桌讨论。
生1:第1小节为第一大段,2-4为第二大段,5为最后一段。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2:第1-2小节为第一大段,3-4为第二大段,5为最后一段。
师:你为什么这么分?
生2:因为第2小节写布鲁斯失去了信心,这是起因,正因为他失去了信心他才会被蜘蛛打
动。
师:你说得很好,请坐。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根据这位同学的分段来画思维导图。先请一
位同学来朗读第一小节。
(生读)
师:谁能用四个字来概况这段文字?
生:遭到侵略
师:很好。(师板书)
师:我们用同样的办法来总结第2小节,这次我请你们自己在下面读,自己用四个字来概括
一下。
(生自由读、思考)
生:七战七败。
师:这两段都是“第八次”战斗的起因。(师板书)“经过”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布鲁斯和蜘
蛛两个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来完成。“结果”这一块很简单,我们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
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先读一读第3-4自然段,然后讨论总结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完成剩余部分的思维导图。
……
师:同学们的思想相互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我看到了很多组的思维导图很到位,下面
我挑选了一组最好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实物投影并讲解,补充黑板上的图)
师:谁能根据黑板上的思维导图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古时候,欧洲的苏格兰遭到别国侵略,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七战七败。他躺在山间的一
间磨坊里唉声叹气,突然看到一只蜘蛛在结网,蜘蛛结了七次都失败了,但它并不灰心,
结了八次终于成功了。布鲁斯看到后大喊:“我也要干第八次!”最后布鲁斯召集军队
抵抗成功。
师:这位同学讲得非常好,让我们给他鼓掌。有了思维导图,同学们一下子就能理清了整个
故事。其实,思维导图还有很多形式,除了上节课我们画的表格型,还有树状型、五指
型等等,只要你们发挥想象,思维导图可以更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将思维导图修改的
更美。
……
附二:《第八次》思维导图
实录一是教师示范学生画思维导图,并且总结了思维导图的作用,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讲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思维导图的好处。实录二是教师先引导学生画,然后教师放手让学生画,并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自主完成思维导图,画的过程就是学生理清文脉的过程,最后再让学生修改完善思维导图,使图更漂亮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