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周:论文诞生记
--兼以与李红合写《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为例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姚建法
许多老师怕写论文,说自己的理论是如何如何的不足,甚至见到理论是何如何如的头痛害怕。其实,要写出一篇论文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
一、借力专家,做好记录,圈出听评课时最让自己眼睛一亮的话语,尤其是专家所提出的我们曾经没有想到过的内容,也即自己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不要在乎听课笔记本是否美观,记住,听课本上的所有文字记录是给自己用的,不是只为给别人查、或者比美用的。比如李红上完《鸟岛》后薛校多次提到了“言语表达”,于是,结合李红的课堂,从字、词、句、段、篇等从小到大进行贯穿,脉络形成。
二、脱胎课堂,形成主题
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录是最好的素材,而专家的评课内容里面我们可以逐步地抽离出几条关键内容,即是小主题,再想一想能不能把这几个点串起来。论文的总题目很多时候并不是当时就能想到的,而是过了几天,你想着想着忽然“冒”出来的。比如这里的“序”这个字眼的生成就是。有时空、有逻辑、有因果,这些不都是与顺序有关联么?于是序就出来了。
用专家的话作为小统领,用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作为素材,就有雏形啦。
三、查阅杂志,润色标题
理论层次不高不用怕,自然会有杂志帮你忙。做个有心人,多去图书馆翻阅杂志,上面一定会有多篇与你所写主题相类或相近的内容的,此时作个参考文献,多好!另外,课程标准永远是最好的力量存在。
小标题的润色,先是抓住这一段内的关键词,再用一些词语把它们串联起来,注重一下对仗就可以了。
最好的行文方式,是在看杂志时能让你觉得:哇,他写得真好!那么这篇文章的行文方式你就可以作为参考啦。当然,最后还是要慢慢学着形成自己的书写习惯。
四、投稿不中,修改继续
千万不要期望一投就中,编辑有不同的口味、杂志有不同的取向,时间也有不同的阶段。有时靠实力,有时还真凭点运气:杂志社正好缺素材,你的正好还有点配套。
《“序”》文就投了《小学教学设计》、《教育视界》、《江苏教育研究》都没录用,最后却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相中。所以,等待虽然揪心,但发表的那一刻最为“动人”!
还是那句老话:多一点、少一点,多少写一点;早发表、晚发表,早晚会发表。
另外,出钱发表是万不得已才做的事,有了文章先去投投正规杂志,比如我们学校统一征订放在图书馆的那些,上面都有邮箱的。
后附发表论文原稿。希望大家能够也能在校内研讨、校外听课培训时不忘借力专家,并在成课中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