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
4月11日,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我们培育站及站友学校老师们齐聚一堂,聆听了薛家小学陶榆萍老师《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陶老师采用了数字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电脑移动终端,及时将学生尝试作业拍照、整理成并联素材,作为交流资源,通过并联结构方式,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异中寻同,有效促进了教学推进。
随后培育站导师的“乡村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开题汇报把我们带入了更深层次、更大辐射面的思考中。的确,通过潘院这不到一年的引领,我们培育站成员的思维方式、观课视角、教村研读的方式、视域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顾每一次的集中培育与交流分享,我们总是能积极地投入交流、无私分享、共同成长。显然,我们都获得了较大的成长,并且,连带学校的老师们,一起受益,一起成长。
最后潘院关于一年到期培育站的培育活动只是暂告一个段落、并不代表着终结的发言,再次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潘院的从规定的人选,走向自愿自觉的人员参与,化有组织式的团队为自由下的规则组队,人员更加的开放而多元,使得培育站的功能持续发酵,带动更广大的乡村教师,这种类似半官方半民间的教学研讨与课题组织可以让更多的学校与教师从中受益,并且更加机动灵活。
相信,高观点的教材研读、高思维的教学设计,通过后续高开放的人员组织,定能开出更高层次的教学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