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寻宝:搬到操场上的数学课
——记常州市金松武名师工作室第四次研究活动(暨数学组第九周活动)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4月12日下午,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的操场上,坐了一群学生和一群老师。他们在干什么呢?原来是常州市金松武名师工作室在开展第四次研究活动。一群学生是花园二小六(2)班的学生。一群老师是金松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西新桥小学教育联盟、花园联盟的全体数学老师。
数学课堂怎么搬到操场上了呢?原来,这次工作室研究活动,是围绕“小学数学主题式实践学习的研究”开展的“把数学学习投放到真实情境中学习”的研讨。此次研讨活动,主题是“校园寻宝”,内涵的数学知识是六年级下册的“确定位置”:也就是用距离和角度来确定位置。
教材上是这样安排学习内容的
如果用书上的素材,坐在教室里学习这个内容,从我们工作室研究的目标来分析,我们认为,存在几个不足:1.素材情境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无法产生共鸣。2.对于为什么要用距离和角度来确定位置没有真正的学习需求。3.站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视野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从知识学习走向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
因此,工作室在这一个月中,先后碰头讨论试教了5次,确定了几个重要的变革:1.学习空间从教室里走向教室外,到操场上去上课。2.相关知识是放在一个主题实施过程中来学习的,不是孤立存在的。3.让学生真正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升各种素养。
因此,工作室在这一个月中,先后碰头讨论试教了5次,确定了几个重要的变革:1.学习空间从教室里走向教室外,到操场上去上课。2.相关知识是放在一个主题实施过程中来学习的,不是孤立存在的。3.让学生真正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升各种素养。
承担此次研究活动的是花园二小的吴建军老师,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的陈建锋老师。两位男教师,勇于挑战自我,突破常规思路,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和变革数学的教学。在吃透苏教版六下《确定位置》这个单元的知识目标以后,两位老师精心设计了“校园寻宝”这一实践活动。
活动用两节课的时间完成;第一节课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和策略。板块如下:
第一板块: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画出藏宝路线图。其他小组各拿一个路线图进行寻宝。在分享中,学生谈到了描绘的距离不准,宝藏藏在一个区域的很多个点上,没有精确的位置表达,无法一下子就找到。由此引出第二板块的学习。
第二板块:学生讨论如何绘制寻宝图,才能一下子就确定位置,找到宝藏。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寻宝体验,因此对于方向、角度、距离都能谈到。教师带着大家把“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角度、图上距离等都进行了学习。把知识裹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学生们学得需要、学得认真。
第三板块:修改各小组自己的藏宝图。
第四板块:各小组交换路线图,再次寻宝。寻宝结束后再次进行分享。学生谈到了方向要画正确,角度要画正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要画正确。
第二节课是让学生完整地经历藏宝、制作路线图,寻宝、交流感受的一个完整过程。同时,又在线上地图、军事、经纬度三个方面进行了认知拓展,丰富学生对“用角度、距离”确定位置的丰富性。
我们的相机追寻着孩子们学习的身影。专注、投入、相互合作、调整策略,学习过程中没有开小差、没有无聊、没有谁置身事外。有按照寻宝图迅速寻到宝的喜悦,也有找不到宝的不满和沮丧,更有反思小组不太合作造成的问题。 孩子们用自信的表达,灿烂的笑容告诉我们,他们喜欢这样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