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语文 组课堂观察表
观察视角:在情境体验中,落实语用训练 | |||
上课老师: 王桂玲 | 内容: 《黄山奇石》 | 班级: 二(3)班 | 时间: 2018.10.17 |
片段实录:
师:小朋友们,在以往的语文课上,我们曾经跟随课文一起游览了江南水乡,去体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乐趣;一起游览过祖国的首都北京,那里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风场壮观;我们还一起来到遥远的新疆,那里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今天,让我们继续跟着课文去旅行,一起走进安徽黄山【板书:黄山】 师简介: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那儿有四绝:云海、奇松、温泉和怪石,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节课,我们就先去欣赏黄山的奇石。【板书:奇石】 解“奇”。教师:“奇”是什么意思? 生1:奇怪。 生2:奇特。 生3:神奇、奇妙…… 师:你能读出这种奇妙吗?/也请你来读一读。 齐读课题。 师:就让我们带着对“奇”的理解,一起读一读课题。
| 思考或重建: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开始时的“几分钟”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因此课堂导入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一、内在目的,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二、表现目的,即要使学生和教师以较好的状态及时地进入课堂教学的情境,同时进入课堂教学的角色。 上课伊始,王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领学生领略祖国的秀丽风光,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能激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读课题后,王老师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
观察者: 陈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