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第一次 从单元整体教学看名师对教材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8-11-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邹丽娟

   虽然笔者已经执教过一年三年级,但是说起教材的解读,依旧存在问题。在广化小学跟岗锻炼的时候,有幸聆听了朱兰萍校长三桑Unit2 的单元整体教学。虽然都是随堂课,但是对每一课时、每一个板块的教学教材内容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定位都体现除了一位资深教师的功底。下面着重对三个板块做具体分析:

    第一课时,Story Time是单元的核心内容。该板块呈现了Mike在学校结识新朋友的过程。Mike先与熟识的Yang Ling问候(其实是复习了第一单元的问候语内容),然后Su HaiLiu Tao主动问候了MikeMike开心地求证他们的姓名。通过Mike受到热情对待结识新朋友的故事,帮助学生掌握句型Are you ? Yes, I am. No, Im not.     

朱校执教时先复习上一单元的ST板块,引导学生思考:what can you find? (Mike is a new student.) 随后出示第二单元的ST板块,任务教学:Task1.Listen and tick.Who are they? Task2.Read and answer.Q1.Where are Su Hai and Yang Ling?(They are in the classroom,teach classroom) Q2.Who comes into the classroom? Task3.Read and underline. Q: Does Mike know Liu Tao? Why? Post reading 环节,朗读符号的帮助下有声有色地,正确朗读、表演故事

感悟1:注重故事阅读中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学会读图和尝试思考。在文本故事阅读时,HowWhy?这样的疑问词始终贯穿在文本阅读中。通过读图,引导学生思考图片背后的故事联系。

感悟2:学生活动的细节指导。如升降调的使用,从字母读音的升降调到课文内容的升降调,多次训练使用。又如课堂小组表演时小组合作的规范要求:分角色、记台词、多彩排、演精彩。

第二课时:Fun Time Rhyme time。前者是句型操练板块,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复习的平台。这是一个通过声音猜测“你是谁”的游戏,简单、但深受学生喜爱,百玩不厌。通过该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Story time中呈现的交际用语:Are you ...? Yes, I am. / No, I'm not. Rhyme time本板块是欣赏、娱乐栏目。通过歌谣Are you Mike?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并渗透常用的交际用语:You are right.。通过Hi, Mike, right, Moe, Joe让学生感受歌谣的雅韵感。

如果光以游戏作为教学内容,虽然有趣,但是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朱校在教学时,非常巧妙地利用了上一单元的四个字母:Aa,Bb,Cc,Dd作为fun time操练的载体。如:Hello, Im... Are you...?两两游戏操练。在对话中,老师还及时的补充了Yes, youre right./No,youre wrong.这一交际用语既丰富了对话的内容,也为下一板块Rhyme Time的教学做铺垫。歌曲教学的板块,朱老师教学有以下几个步骤:先听一听,说一说歌谣里面有谁?再看动画,校对答案,接着听录音,逐句跟读,最后有节奏地齐读。

感悟:扎实有效的课堂需要对教学板块充分地解读和设计巧妙的板块串联。

第三课时,Cartoon time板块是拓展趣味阅读,讲的是Bobby和小伙伴们在玩躲猫咪的游戏。在这个幽默的卡通故事里再现本单元的词汇和句型。

本课接着上课时的Rhyme Time入手,利用歌谣里的Are you....?引出Cartoon time的两个主人公:SamBobby.

虽然这个板块与ST板块不一样,它的故事阅读更多地体现趣味性。但它也有故事地前后联系,也需要读图地指导。朱校出示了绘本中地一张关键性图片1,让学生猜一猜:What is this cartoon about? 预设文本,接着指导学生再次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doing?然后比较图1和图4Are they happy? Why?How do you know?Guess?

读图之后看动画校对答案;学生默读,划出游戏需要地句子;听录音朗读,感受语音语调,标出重音和升降调;表演Cartoon Time 板块。

感悟:1.Cartoon Time板块和Story Time板块教学侧重不同,但是阅读初期的方法指导则大同小异,比如图片的细读等。又如要在阅读过程中多利用HowWhy?开放性的疑问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表达。

从以上几大教学板块来看,朱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文本进行了充分的解读。笔者粗浅地认为她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教材:1.故事背景(线索、内在联系)是什么?、2.呈现的知识点有哪些?重难点是什么?、3.教材如此编排的原因是什么? 在我们进行单元备课时,要从单元内容整体入手,解读好每一个板块以上一个问题,那么即使是随堂课,我想教师都能教得轻松、高效,学生也都能学得轻松、愉快。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