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随笔反思>>文章内容
第十三周:解读教材需要经历两轮“横纵”
发布时间:2018-12-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姚建发

第十三周:解读教材需要经历两轮“横纵”

    教材解读是教师的必修课。如何有效地进行教材解读、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呢?个人以为,在教材解读时需要进行两轮“横纵”的研读。

    第一轮横纵是基于教师立场的教材理解。面对一节新的教学内容,可以这样尝试:

    先是横向分析不同版本教材对于同一内容的教学编排。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创团队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追求与倾向性,从众说纷云的内容逻辑中寻找到教学内容的共性之处,这便定能寻找到了教学内容的本质核心。

    再是纵向分析同一版本新旧教材之间的前后变化,不变的内容定是相对而言经过了时间与实践的考验的,变化的地方则更是指向内容的实质内涵。

    通过这一轮的横纵分析,有利于我们高效高质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数学理解。

    第二轮横纵是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推进。以形概念教学为例。

    先是从生活情境引入数学思维的横向数学化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都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形成数学的理性思维,一般都是揭示出概念的外显本质。

    再是数学外部走向数学深入的纵向数学化过程。这个过程是对数学知识本身的从不同侧面与视角进行的不定解读与深入理解和深刻把握,一般都是揭示出概念的内在本质元素。

    然后是引导学生从数学回归生活,从抽象回到思维的具体,用数学的眼光与数学的语言和思维模式去解释生活现象,获得数学的思维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