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随笔反思>>文章内容
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四)
发布时间:2018-12-0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黄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去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近期的乘除法教学过程中接二连三出现这样的问题“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或者“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这促使我联想到一年级的教学中也出现过此类问题“你能提出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出现这样的教学环节,教师如果换一种问法“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这就更加考验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环节就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而这里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包括数学学科发展本身的问题;这里的问题解决也不仅仅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包括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实际上,提出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用综合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大体相同都要能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分析已知条件的联系,根据数量关系,提出问题。

在低年级教学加减乘除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让学生看图列式这样的情境,这需要学生能够读懂图意,找出图中的条件,让学生从情境中根据已知条件自发地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自然地习得新知。

例如:











 这是某个练习中出现的情境,我们大致可以用下面几个问题贯穿: 
  (1)从这张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两步计算)的问题?(加减乘除) 
  (3)你能将这些问题分分类吗? 
  (4你能列式进行解答吗?有困难可以互相讨论。 
  (5)回顾整个过程,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这样教学,从情境入手,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适当地梳理问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简单问题,再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借助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思考较为复杂的问题,最后梳理问题解决的经验,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对学生来说将受益无穷 

    数学源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创造生活中的情境去引导学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发现问题后更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寻找解题方法,紧紧以生活问题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在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更好地外显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自觉地走上创造性学习之路学生数学素养就会全面得到提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