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5日,今天数学组全体教师参与了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刘海莲组长做了一个简短,但内容丰富的讲座,主题是结合优秀文章浅谈备课组长赛课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片段分析,抓节奏。
一堂优秀的数学课,要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作为基石,因此面对二年级小朋友,则需要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数学术语,强调角的外部特征,及画角时的注意事项。运用符号表征,体现角的特征。善用活动,更能激发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这些真实的体验正是数学化的前提与基础。
二、反思交流,重设计。
一节教学课的反思正是一篇文章的原型。回顾教学过程中的片段,进行教学反思,运用针对性强的语言,阐述教学设计与安排,强化重难点教学。对于《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有两大主要问题:1、如何基于儿童经验,顺学而导,帮助建立角的正确表象;2、让儿童准确地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这一本质属性。因此从生活经验入手,揭示平面图形的角与生活中角的区别,初步建立角的图像表征显得尤为重要。同样,利用活动角,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描述对角的真切感受,既实现了对角的大小的正面感悟,空间知觉也得到了同步发展。
三、理论学习,补不足。
富有写作经验的姚校,给我们分享了写数学小论文的技巧:前言+片段+反思+后记。前言可以是研究综述、范围及观点,可借鉴新课标或者订阅的杂志。片段中是案例要美化,体现研究的主题。重点是反思,结合案例,进行学术交流,要有真情实感,再配合专业性强的语言,美化反思内容。
虽然只有一节课的时间,但让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在写论文方面,相信其他教师也有很多收获。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编撰、摄影:唐玲玲 审核:姚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