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学案例>>文章内容
第十八周:姚:王建兴《间隔排列》课堂观察表
发布时间:2019-01-0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姚建发

第十八周: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形符”课题 组课堂观察表

 

观察视角:形符的教学功能

观察者:姚建法

上课老师

王建兴

内容

间隔排列

班级

3

 

20181218

片段实录

 

1、屏:庆元旦气球图

交流小结:间隔排列

2、揭示课题

3、欣赏:校园里的“间隔排列”——多图。

师: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有顺序、舒服、美观……

4、生寻找身边的间隔排列现象

学生交流

5、屏:小兔子庄园,你发现了什么?

生交流

师追问:数量又有什么特点呢?记录你的发现……

 

 

思考或重建

 

    规律主要分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思维规律三种。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王老师本节课创设了“我的发现”“我的创造”“我的挑战”三大版块组织“间隔排列”规律的教学,并且有效地融入了学校元素——校园里的间隔排列,从生活现象进入数学现象,使得形符直观促进数学概念的表象理解。

    著名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可以当成是一种“活动”,“数学化”是实施这个活动的方式,也是这个活动的目的。“数学化”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横向数学化”,注重把生活世界引向数学的符号世界,是从现实情境引向数学体系,建立联系。

      由此可见,王老师的校园元素的融入设计很好地将学生的思维概念从刚刚由气球的具体抽象出的间隔排列转入具体的思维观察与表达,并形成一种“熟悉下的陌生感”。学生的举例“因为看见”所以是“有限”的,于是通过“记录表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有向追问,适时引向了“无限的可能”的纵向数学化。只是如果能将小组合作的路径设计得更加清晰有层次的话,效果将更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