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随笔反思>>文章内容
第八次百字反思:《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9-01-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红

《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名称: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组长:张琳          时间:2018年9月6日至2019年1月4日

指导教师:李红     小组成员:张琳、雷宇彤、尤聪、王楠、刘柯辰等

一、活动背景分析: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是一所乡村寄宿制小学,每天学生都在学校吃饭、洗澡。偶然一次午饭后,我发现学生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泔水桶里全是剩菜剩饭,吃了一口就丢掉的鸡腿,没有剥壳的鸡蛋,还剩下一大盘的饭……后来我又去宿舍调查,生活老师告诉我,经常有学生洗漱完不关水龙头,晚上睡觉不关灯。为此,我找了几个学生谈话,从他们的言语中,我发现他们对浪费的了解很粗浅,只是懂得凡事要节约的道理。至于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浪费对于我们又有什么影响,该如何解决这些浪费现象……这些问题他们了解得非常少,因此我和同学们商量决定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位“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二、活动时长及活动方法:

1.活动时长:20周左右

2.活动方法:上网查资料、采访、实地观察、调查问卷、查阅书籍

三、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3.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各自按照自愿原则分成6人或8人小组,各小组首先选出小组长,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各小组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很快,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出初步方案。(备注:各小组首先遵循自愿原则分组,然后老师适当参与,根据能力、性别、身高适当调剂组内成员。)

四、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阶段一:确定研究的子课题,制定方案。

我们各个小组经过激烈的讨论,结合上网搜集资料,最终确定研究以下6个子课题:

1.吃的方面的浪费现象

2.用的方面的浪费现象

3.穿的方面的浪费现象

4.玩的方面的浪费现象

5.出行方面的浪费现象

6.资源方面的浪费现象 

(备注:具体表格内容见过程性资料)

阶段二:走出课堂,落实任务。

1.组内分工,例如:谁负责资料搜集,谁负责调查采访,谁负责记录,谁负责整理资料。

2.分组展开实践调查活动,可以实地观察或采访身边存在哪些关于吃的、穿的、玩的等方面的浪费现象以及浪费造成的原因和后果。

3.在活动中及时询问老师,让老师进行指导或疑难问题解决。

阶段三:实施阶段。   

1.动员学生、家长、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宣传海报,上网发布活动方案。召开家长会,邀请热心学校教育的家长作为学生的活动指导老师。成立家长协助小组,支持和帮助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2.定期请辅导员指导探索、研究的方法。

3.开展各个小组研究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实践。

(1)关于“吃的方面的浪费现象” 小组收集的资料:

经过调查访问,知道了大部分学生存在吃饭时挑食,买各种零食吃;跟父母外出吃饭,点了很多菜但是没法吃完;常常跟随电视广告,向父母提出购买的要求等陋习。可以看出在吃的方面,凡事多余的、不必要的、过高的需求均会带来浪费。

(2)关于“用的方面的浪费现象”小组收集的资料:

经过实地考察和采访,用的方面存在的浪费现象有随意丢弃物品,破坏物品,买不适合小学生的高档文具和图书;将铅笔、橡皮、书本、衣服、雨伞等经常丢失;坐不端正,乱摇桌椅,用小刀刻桌椅,乱撕作业本;乱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杂志,花钱大手大脚。

(3)关于“穿的方面的浪费现象”小组收集的资料: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穿的方面存在的浪费现象主要在于旧的衣服不穿,总爱买新的衣服;互相攀比,追求新异穿名牌。

(4)关于“玩的方面的浪费现象”小组收集的资料:

我们小组经过访问和调查,发现很多同学买很多玩具,又不爱惜,几天就弄坏了;过生日时,大手大脚请客吃饭;到公园时,玩这样那样,不加以选择的贪玩,不爱惜物品也是一种浪费。

(5)关于“出行方面的浪费现象”小组收集的资料:

我们小组经过调查发现很多人近的地方开车,去同一个地方,人多的时候不拼车,同时开很多辆汽车;班级整体秋游时,不坐学校的大巴车,而是自己开车去。

(6)关于“资源方面的浪费现象”小组收集的资料:

随便浪费水电,浪费纸张,不节约用纸;时间的浪费,做事时磨磨蹭蹭,一边学习一边玩,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今日拖明日,明日拖后日等。

4.浪费现象造成的后果。

(1)关于“吃的方面的浪费现象” 小组的资料:

造成贫困地区粮食不足,拉大地区差异;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全球气候变暖;增加处理负担,浪费财力人力;有可能致使环境污染,如水质富营养化。

(2)关于“用的方面的浪费现象”、“穿的方面的浪费现象”、“玩的方面的浪费现象”小组的资料:

会助长攀比之风,形成不良的风气习惯;会让一些商家趁火打劫,抬高物价;会使人越来越不节省,造成资源的急缺。

(3)关于“出行方面的浪费现象”小组的资料:

多开车尾气太多,造成全球变暖,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石油的过度开掘,资源会越来越少,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后代可能没得用。

(4)关于“资源方面的浪费现象”小组的资料:

水资源会越来越少,枯竭,人类失去生存所需要的饮用水;人类过度开采资源,过多的消耗资源,令地球母亲承受不了。

5.如何解决有关浪费现象。

(1)各个小组出一张宣传海报,贴在校园、社区、公园、餐厅等一些公共场所,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节约的队伍中来。

(2)制作微视频、ppt,向周围的人宣传关于浪费会引起哪些严重后果,引起他们的重视。

(3)每个小组废物再利用,组内展开评比“节约小明星”的活动。

阶段四:总结阶段。

1.  指导学生对研究的情况进行随笔记录,写出研究的感想、活动反思等,对研究活动进行过程性、总结性的小结。

2.  开展以畅谈收获、体验、发现、思考、感悟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总结你们在调查采访中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采访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3.  你在今后的活动中有什么打算?

阶段五:评价阶段。

1.  以自我评价为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面对困难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与人交往的技巧、小组合作的团结、成果展示的创新等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方式对自己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

2.  注重过程性评价。活动不在乎学生结果的质量高低,而是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在活动的实践中获得的种种体验,评价学生可以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行为、参与态度、努力程度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阶段六:活动延续。

注重活动的生成性,小组根据活动主题进行延伸,扩大到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设计各种环保产品,制定环保计划,实施行动,以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周围的人。

五、活动体验:

学生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节约意识,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附相关废物再利用图片:

制作棵林瓶:(用洗衣液的瓶子、一次性易拉罐)

 

 

制作赛车:(用牙膏盒子)

 

 

 

 

 

 

 

 

 

 

 

 

 

 

 

 

制作环保酵素:(用废果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