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发布时间:2019-01-2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黄蓉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大部分学生只习惯于解决既定的问题,而不擅长自己提出问题,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更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在苏教版数学教材中重视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很多练习题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素材、丰富的信息,在学生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样的要求,在教学中,提出数学问题是低年级学生最难的;也是应该掌握的一种重要能力,所以现在的教材和练习中经常会出现开放题,设计开放题就是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110日这天,我们来到春江小学听课,一节是二年级的乘除法复习课,一节是六年级的新授课,对于二年级的内容,我更为熟悉,虽然整节复习课没有明显的开放性问题存在,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却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次的听课之旅虽受益匪浅,但还是有点无从下手,而隔天的练习中就正好遇到了开放型问题,开启探索之旅。题目是这样的:

  1. 桃树每行种8棵,(),一共有多少棵?

  2. 32棵桃树,每行4棵,()?

    一种是根据问题提出可行性条件,一种是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就这样的题型,学生第一次做错误率极高,尤其是根据问题提出条件,这也正是提醒我还是要多加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不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又让我回想起上次在百丈小学听到的两节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课,两位老师都有设计开放题,正好也可以借鉴学习。

    其实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最直接的表现在于在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两个信息,提出“中间问题”,从而把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两个一步计算的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都要能从已知条件出发,分析已知条件相互之间的联系,再根据数量关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要开始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也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策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