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学习交流>>文章内容
第十次:我校学生语用能力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01-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蕊

我校学生语用能力的调查报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陈蕊

语用能力就是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用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然而,我校学生提起语文,最害怕的“做阅读题和写作文。”笔者通过《新华实验小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和《新华实验小学学生写作情况调查表》两项问卷调查,发现我校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语用能力有待提高。

一、我校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文化 学者余秋雨说:“人活着最重要的是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阅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更是一场“重头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就曾提出:“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那么,我校小学生的阅读现状究竟如何呢?

20181月,我对全校745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下发745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745份,占100%。

笔者从读书兴趣调查、读什么样的书调查、读书方式调查、读书习惯调查、读书方法、策略、态度调查、阅读量调查、图书来源调查、课外阅读时间调查、课外阅读环境调查和阅读收获、效果调查等方面入手,调查了我校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现状,希望“窥一斑而知全豹”,了解我校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对所有问卷进行回收并统计后,从数据看,笔者发现我校学生阅读呈现以下几个现状:

现状1:阅读兴趣不高

虽然选择“非常喜欢”和“喜欢”阅读的学生达到了53%,超过了半数,但从阅读的重要性来分析,这样的数据还是不够理想的。说明我校学生对阅读的需求不够高,兴趣不是特别浓厚。

现状2:阅读能力不强

阅读时思考得不多。阅读是一个吸收的过程,有效的阅读应该是建立在录入 一一思考一一内化三个阶段上。然而,从数据上看,能够做到读书时做批注或记 笔记的仅24.6%,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不管它直接跳过的也达到了27.8%的比例。

现状3:阅读时间不足

每天阅读时间在一小时及以上的学生仅占调查总数的29.9%。

现状4:阅读数量不够

新课标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然而从本次问卷情况 看,能做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3-4本的学生仅占18.3%,5本以上的则更少,只有6.6%。

现状5:阅读品质不高

阅读时关注点有偏差。73.7%的同学读书时只追求故事的情节,51.2%的同学 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也是优先挑选故事性较强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关 注主题或文章写法的学生不多,只占13.4%。

现状6:阅读环境良好

“班级是否开设阅读课”这一题目上,100%的学生选择“是”;通过纸质书、电子书、网络阅读等形式进行阅读的学生也超过了半数;100%的学生家长支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现状7:阅读指导欠缺

虽然社会、家庭和学校都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环境,但是从阅读方法上 对学生进行的指导还很欠缺。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在“阅读方面遇到的最大困难” 是“不知道该看什么书”,这个比例占到了41.2%,选择“拿到一本书不知道该 怎么阅读,没有方法”的学生也占到了37.6%。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校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我们必须重视在这方面的引导,使我校学生的阅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努力: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充分发挥图书室的功用,提高图书室的利用率设立班级图书角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书拿出来放到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轮流阅读,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争取家长的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在家里进行。

2.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主动、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中品尝读书的乐趣,明白读书的意义,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效用。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有:一是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养成每天坚持读书的习惯,要求做到持之以恒;二是善于运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的习惯,同时要有好问的精神;三是及时做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四是养成爱书护书的习惯。

4.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具体方法:一是阅读方式多样化,如默读、朗读、涌读、精读、略读等。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二是边读边思;三是合作中阅读,阅读后要与别人交流讨论;四是有选择地阅读,要自觉抵制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对身心健康不利的读物;五是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学习生活中,如在作文、学校黑板报、文艺活动等,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知识的海洋,愿我们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孩子们与书相伴,快乐成长。

二、我校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20181月,我对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505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下发505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505份,占100%。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写作呈现以下几个现状:

现状一:生活经历缺乏,素材积累太少。

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不爱写作文的原因之一,是不知道写点什么。由于生 活经历的缺乏,导致学生见闻不广,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发愁,不知道该选择生活 中的哪些经历,脑子空白,无从下笔。

现状二:阅读经验不足,语言表达贫乏。

由于阅读经验的缺乏,一部分学生即使能找到写作的素材,也无法用精彩的 语言把自己的见闻和感想完整表达出来。

现状三:情感表达空洞,无法引起共鸣。

小学生的作文还有一个缺点是情感空洞,写出的文章没有内涵,不能打动读 者,引起读者的共鸣。一篇好的作文,作者的情感应该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绝不是口号喊出来的。现在的学生缺少真实的生活体验,写起文章来自然就出现 情感淡薄、虚假的现象。

现状四:习作思路闭塞,不会组织材料。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作文的“灵魂”,素材是作文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作 文的骨架。”笔者曾参加小学作文统一评卷,发现当下小学生的作文大都同样的结构模式,内容方面也千篇一律。写人的文章无非就那么几件事情搬来搬去,很少有突破常规的。

通过调查的分析我们得出:影响小学生写作兴趣的主要:对写作的目的认识不明确,缺少生活素材的积累,缺少写作信心。我们必须重视在这方面的引导,使我校学生的写作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努力:

1.鼓励学生多读书。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让学生多读经典的书,学习作家的语言表述方式和写作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才会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多背诵。背诵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法宝。平时要鼓励学生背诵优美的篇章和经典句段,而且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和种类。背诵可以积累词语和很多表达方法,写作时才能根据需要随意组合,信手拈来,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表达效果。

3.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与积累。具有一定的观察力是学习作文的基本功,学会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的前提条件。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教学生认真观察,仔细琢磨、充分讨论,然后在做有序记录。也可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观察、思考。教学生做有心人,能够把身边的事,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把它当做素材积累下来,并把这些看到的、听到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或简单、或详细地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就会积累出很多的写作素材,就不会再愁没东西可写了。

4.鼓励学生多练笔。写作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什么窍门,必须多写才能掌握领略其中的奥妙。练习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挖掘课文中可供习作训练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扩写、缩写、仿写、续写;在学校和班级板报上开辟栏目,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习作、书写。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情,及时记录,发表感想。结合课外阅读,看电视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观后感。

5.开展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在活动中积累素材。我校的自然科学院是孩子们的乐园,更有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结合我校特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实践活动后进行习作表达,言之由衷,充分表现学生个性,表达真实的自我。

6.改善作文课堂教学。大胆改变那些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方式,让教学适合学生的口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比如把习作课上成体验课、发现课、探索课等,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习作课才会上得更丰富多样、更精彩别致,才会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作文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我们教师努力研究新课标,不断探索经验,反复实践,勇于创新,根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我校特色的作文教学之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