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比较一年级之前的苏教版语文教材,我更喜欢现在的部编本教材,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趣味或者浓浓的传统文化。从第一册的《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到第二册的《姓氏歌》、《人之初》,每一篇课文都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现在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高兴的事。
一年级部编本语文下册第二篇课文《姓氏歌》,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程的韵语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全文共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前4行采用一问一答,分别以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方式引出姓氏。第二小节列举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的八个姓氏,以及“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四个复姓。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本篇文章是介绍姓氏的儿歌,读一读,圈一圈文中出现的姓氏。
师:找一找,身边有这些姓氏的同学。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姓氏是怎么来的吗?
师:孙老师姓孙,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我这个姓氏的来源可有大学问呢。
讲述了姓氏的来源、典故、名人故事,渗透中国传统姓氏文化,让他们了解我们最熟悉的姓氏还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二、孙
来源
孙姓有六大来源:一是来源于芈姓,楚国令尹孙叔敖(姓芈名艾)的后代用他对的字命氏,孙叔敖是孙姓的姓始祖。二是来自于姬姓,是卫国国君康叔的后代。三是来源于妫姓,四是来源于子姓。五是外姓改孙姓。六是他族改姓。
2.典故
孙膑智战庞涓
战国时,孙膑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十分勤奋。出师后,二人分道扬镳,庞涓效忠于魏国魏惠王十分器重他,封他为将军,掌管魏国兵权,十分威风。但他心里知道孙膑的才华超出自己很多,嫉妒心强的庞涓就想铲除同窗好友。于是,他便邀请孙膑到魏国协助他作战,孙膑见好友相邀,就十分兴奋的投奔去了。孙膑到魏国之后,庞涓就想尽办法陷害他,把他处以膑刑(去掉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了字,图上墨汁,孙膑自此以后过上了不见天日的日子。后来,齐国有使者来魏国,孙膑在半路上拦住了他,诉说了事情的经过,这位使者认为他是奇才,就将他带到了齐国。 后来他被齐国重用,被田忌推荐为军师。当时,魏国攻赵,孙膑用围魏救赵之计击退了庞涓。后来魏进攻韩国,齐王让田忌救韩。孙膑利用魏军轻敌的心理,采取逐日减少锅灶的计谋,引诱庞涓上当。庞涓果然认为齐军胆小,士兵逃跑了大半,于是就放弃步兵,率骑兵追击,追到一山谷时,看到一棵树上写着“庞涓受死之地”,忽然万箭齐发,庞涓命丧黄泉。
3.历代名人
孙武:中国著名军事家,战国时人,著有《孙子兵法》。
孙权:三国时吴国开国皇帝
孙思邈:唐代著名医学家,著有《千金方》。
师: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形式的国家,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姓氏有母系传承,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女字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亲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传递。姓氏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三、播放百家姓视频,初步感知中国姓氏之多及多样性。有兴趣的,可以课后回家查一查自己姓氏的来源及典故。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从每一节语文课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