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古对今》教案初思考
发布时间:2019-01-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孙春凤

中国的诗、词、曲是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瑰宝,它讲究声韵格律。中国最早的韵书产生于魏晋时期。清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著的《声律启蒙》是学习汉语对偶技巧和音韵格律的最好的读物,除了节奏明快,音律协和,声律启蒙的内容也甚为丰富,神话典故、时令文史等。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虫鸣……央视把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做成了歌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声律启蒙》。以此方式来激发现在学生对于古文化的情感,陶冶情操、传递传统文化,培育民族情结,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是最想看到的。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篇识字课文《对韵歌》,学生在朗朗上口的韵律中,感受汉语的音韵节奏。在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中,《古对今》又是一篇一课采用对韵歌形式识字的文章,它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万物生长的自然之美。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结构相同。在《对韵歌》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他们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欣赏;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再次复习巩固对对子的规律,在这些规律中,同义组队或反义相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比较简单的,在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小组形式创作对韵歌。在创作过程中,致力于培养他们创作的热情、自信及对阅读经典的渴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