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随笔反思>>文章内容
第十次:《不同的声音》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01-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亚花

学生每天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都出自于物体的振动,而后这些振动又以声波的形式,从各个方向传至耳朵,被人体感受到,但是,这些声音有哪些具体的区别,为什么会产生差异 ,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提出的问题。本课就是引导学生研究并解答这些问题。

在探究音量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试着解释问题出现的根源,也就是通过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发现鼓面上的豆粒跳跃的高度不同,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振幅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从而得出结论。

探究音调,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先让学生听几段声音,感受音调的变化,学生觉得很容易,但在实验中,由于橡皮筋本身的音色听起来比较闷,弹拨的响度也不高,特别是粗细橡皮筋的对比,让学生听起来会将音调的高低与响度的大小混淆;另外学生不太能掌握每次拨动橡皮筋的力道,也造成了一些失误。通过,本次实验可将橡皮跟学生一起研究发现可以制成一个专用小盒子,可以方便地调整橡皮筋的松紧、长短、粗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