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学案例>>文章内容
第一次:向课文学表达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第一课时说课
发布时间:2019-03-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顾秋婷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想借助《三顾茅庐》这篇课文谈一谈如何向课文学表达。下面我将从教材特点、学情分析、目标预设、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特点: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两大特点:1.详略分明,课文着重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只用了几句话写了前两次拜访的失败。2.景物描写先分后总,用四字词语、比喻、排比手法状景,用“秀丽宜人”总结。在语言上有三大特点:1.言行刻画,体现品格,课文通过刘备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了他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2.对比强烈,突出性格:课文对比突出了张飞性格的暴躁和刘备对人才的尊重。3.寄情于景,烘托人格:课文运用优美的语句描绘了隆中景色,实则表现出诸葛亮韬光养晦的精神,他如同卧龙般在等待时机创造辉煌。

    二、学情分析

    熟知情况:

    四年级学生对《三国演义》小说中故事的背景不大了解,对具体的内容情节一知半解,对故事中的人物略知一二。

    知识铺垫:

    拓展故事的前因——刘备为什么请诸葛亮出山?知道刘备想借助诸葛亮的才智来光复汉朝江山。

    三、目标预设

    根据课文特点以及学生对以往教材的把握,我设计了四个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学会本课2个生字:“诸”、“葛”。理解文中的四字词语,掌握解词方法。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意。

    3.通过张飞与刘备的对比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刘、关、张三人的性格和品质。

    4.赏析文本中的景物描写,体会其作用,学会其表达方法。

其中,第3、4两条是重难点。

    四、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本堂课旨在引导学生从一个行为,一句话,一个神态,一处景物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分析人物性格和品质,学会表达方式。课堂中设计了同桌合作、小组合作、语言表达、写作表达等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表达。

    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一、揭题:从“三国”走向“三顾”

首先我通过邮票来唤醒学生对三国人物的认知,激起他们对课题的兴趣。

其次着我设计三个抢答题:《三国演义》是指哪三个国家?三国的君主分别是谁呢?除了邮票上的人物,你还知道哪些人物?

学生交流人物时,教师相机板书人物名字并指导书写“诸”、“葛”,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图,说说哪些人物属于曹操的魏国、刘备的蜀国、孙权的吴国。这就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在三足鼎立前,刘备是怎样得到诸葛亮这位贤臣的?这就自然引出了“三顾茅庐”课题。理解关键词:顾——拜访;茅庐——茅草屋。请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概括:从“丰富”走向“简洁”

这一板块我设计了同桌合作活动。先出示同桌合作要求: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合作完成课后练习第三小题:先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

 2、想一想: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成三段,并讨论每一段的大意。

    3.议一议: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桌合作学习后全班交流学习效果:

    1.出示三组词语,开火车领读

第一组:刘备 关羽 张飞 诸葛亮

第二组: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三分天下

第三组: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清澈见底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同桌推荐汇报加点字的意思,再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2.汇报分段结果,并说说每一段的大意。学生合作时教师巡视,可以给学生一些分段提示。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汇报后,如若不完整,其他学生补充,如若不简洁,其他学生帮调整。

三、刻画:从“言行”走向“品格”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我紧紧抓住“诚心诚意”这个词语从语言、动作上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品质。

一诚:首先,我出示张飞与刘备的对话: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让学生表演,对比体会张飞暴躁的性格和刘备尊重人才的品质,从语言上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

二诚:让学生找出刘备拜访诸葛亮的一系列动作“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快步走进”。在交流时,可以将这些动作编成一首小诗:车距半里下马行,走上前去轻敲门。草堂午睡轻轻进,站立等候显恭敬。快步走进见贤人。这些动作看似寻常,但放在一起却显出刘备的的诚心诚意。

四、赏析:从“欣赏”走向“表达”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第三小节景物描写也是为刻画人物做准备的。这一块是本课的难点,我设计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要求:

①自主学习:A:这一段话中写了哪些景物,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B:这一段景物描写是什么结构?

②合作学习:A:请你从修辞、四字词语、句式三个方面说说这段话的妙处。

B: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之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不难看出这段景物描写是分总结构,在交流时抓住“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一比喻句进行赏析,抓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四字词语进行评析,抓住“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这一句式让学生仿说。然后让学生利用这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写校园一景:只见,。

接着结合《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体会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烘托了诸葛亮深藏不露、韬光养晦的品质,也是说明他在等待一个时机创造辉煌。

学到这里,我再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1.课文为什么详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略写前两次拜访?引导学生回答:因为第三次拜访成功了,前两次拜访未成。2.能不能把文中提到的前两次拜访去掉?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不能去掉,前两次拜访是第三次拜访的原因,作者有详有略地写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此处设计是为了带着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文章谋篇布局的独特。

选择隆中居住的诸葛亮一定不同凡响,他是如何帮助刘备的,留到第二课时分析。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

                                                        三顾茅庐

 

人物形象                                 写作手法

   刘  备:尊重人才                  语言、动作、神态

                                         诸葛亮:韬光养晦                        景物烘托

                                         张  飞:性情暴躁                             对比






此板书突出了本课的两大重点:1.人物形象的分析。2.写作手法的学习,两个重点紧密相连,使课堂内容更直观,使学生的思维逻辑化。是学生课后巩固的思维导图。

本堂课的设计有三大亮点:1.谋篇布局中的祥与略:教材详写第三次拜访因为第三次拜访成功了。课文略写前两次拜访为了交代第三次拜访的原因,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2.人物形象的言与行:引导学生从刘备的语言和动作体会他的品质。3.景物描写的赏与用:引导学生从修辞、句式、段落结构上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