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随笔反思>>文章内容
第一次百字计划————热热闹闹的课堂,实效性何在
---区同课异构《小鼓响咚咚》听课有感
发布时间:2019-03-2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建琴

3月14日有幸参加新北区教研室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教学内容是一年级第二册《小鼓响咚咚》,两位年轻老师课堂的共同点是都将打击乐器加入了教学中,课堂的气氛非常活泼、快乐,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但两节课的教唱过程都显得有些不够扎实,细致,因此最终学生在音准的把握上掌握的不是太好。

课例1:

1、跟老师随音乐表演。

2、朗读歌词。

3、学生跟老师分句模唱歌词

4、学生跟钢琴分句听唱歌词

5、学生跟老师接龙演唱歌曲

6、学生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7、学生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8、加入碰铃、串铃,边唱边伴奏。

课例2:

1、节奏训练

2、跟师分句模唱乐谱。

3、听师范唱歌曲

4、学生跟老师分句模唱歌曲。

5、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6、加入响板、碰铃、小鼓、串铃按照图谱伴奏。

课例1的教唱过程环环相扣,由简到难,但教师在教唱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的音准以及音色的把握都没有一步步提出要求,整个教唱过程都是在走走流程,因此,学生最终没能把歌曲唱好。课例2的教唱过程太过于简单,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就分句教唱了一遍就让他们完整演唱这有些太难了,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都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两位老师都想将打击乐器加入到歌曲表现中来,但却顾此失彼,忽略了最重要的教唱目标。我想如果将打击乐器伴奏节奏型简单化,让学生在学唱之前先拍一拍三拍子,感知强弱弱的韵律感,并熟悉歌曲的旋律后,试着先加入碰铃X   X    X    的节奏,再由老师渐渐加入手串铃O  X  X 的节奏,引导学生找出手串铃敲击的节奏,在一步步由难到浅的过程中,学生慢慢接受了两种打击乐器的加入,同时也加深了对音乐旋律的印象,为接下来的学唱过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当学生在循序渐进、扎实有效的教唱过程中,唱好歌曲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加上小鼓的伴奏,我想学生一定接受的更快更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