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学案例>>文章内容
第三次:枸句谋篇 表情达意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的教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9-04-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顾秋婷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顾秋婷   15851939261

 

摘 要:语文课堂上,教师过分注重教学课文写了什么,把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作为教学核心。而没有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把握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本文着重提出教师要抓住关键字词、句式结构、谋篇布局等言语表达形式,让学生感知和体悟语用价值,使语文教学向互动生成转化。

关键词:关键字词;句式结构;谋篇布局;

 

长期以来弥散着这样一种观念:“教语文”就是“教课文”,课文写了什么,我们就教什么。[1]于是在语文教学中,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理解、对独特情感的体验上,不少老师或无意、或无法去研读教材中那些别具匠心的言语形式,难以从课文中发现具有核心教学价值的语文内容。[2]所以,语文教学成了课文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3]因此语文教学应着眼于语言的表达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下面笔者结合《三顾茅庐》的教学实践,将一些想法与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体验关键字词的表述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建议: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4]《三顾茅庐》课文第三小节用一个个很平淡的动词,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鲜明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表达出其意图与心声。

师:同学们,刘备拜访诸葛亮时有哪些动作?请你去文中画一画这些细节描写。

生:我画出“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快步走进”。

师:同学们按时间序列找出了描写刘备一系列动作的词,这些词语如此平常,大家边读边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1:刘备离诸葛亮家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是生怕马蹄声惊动先生,我发现刘备对诸葛亮很尊敬。

生2:“轻轻敲门”说明刘备非常有礼貌,他得知先生在午睡,为了不惊醒先生,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候。可见刘备对诸葛亮是相当的敬重,他是诚心诚意地来请诸葛亮出山的。

生3:“快步走进”可以看出刘备得知诸葛亮醒后十分激动,他快步走进草堂,想尽快见到诸葛亮,真是求贤若渴。

师:作者用一些看似平常的动词对刘备刻画得很细致,同学们边读边思,从中发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今后读书也要像这样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词语,这样写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意。

文本中用“下马步行”、“敲门”等极其平常的动词学生很熟悉,但这些动词却刻画了人物的形象,这是学生想不到的。因此课堂上较好地运用这些看似寻常但又陌生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刘备的一系列做法,感受前后事件的连续性,感受刘备的心境。学生在写作时也可以用连续的动作突出人物的心情和性格品质。

二、感悟句式结构的精妙意蕴

教师在教学时,常常让学生抓住修辞、句式等言语表达形式做研究,而割裂了其间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将文本中句式表达的言语形式提炼出来,引导学生面对全新的情态用自己的思维去尝试解读,获得收获与喜悦。

师:三人来到了隆中。你们跟随着刘备一行人的脚步看到了什么景象?

出示文本的景物描写。

    合作探究:

1.  PPT出示合作要求:

自主学习:A:这一段话中写了哪些景物,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B:这一段景物描写是什么结构?

合作学习:A:请你从修辞、四字词语、句式三个方面说说这段话的妙处。

            B: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交流:

生1:这里写了山冈、松林、溪流、竹林。描写山冈用了比喻句,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一条卧龙。

生2:这段话中出现了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这些四字词语写出了景物的优美。

生3: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这两个句式很整齐,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师:这一段景物描写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先分后总。

《三顾茅庐》第三自然段开头有一段秀丽的环境描写:“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段话中句式表达的特点体现在哪里呢?开头第一句是比喻句,中间三句排比句蕴含着“语文味道”——每句写一种景物,每句开头和结尾都用一个形容词来突出景物的特点,读起来有节奏感,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全新的感受。此处可以借助“隆中美景”中句式表达的特点,体悟短句结构的精妙表达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会运用。

师:你能不能根据这样的特点先找一找校园的操场或植物园等地方的景物,再写一写校园一景?

出示:我们来到           ,只见               

学生练笔、交流。

生1:我们来到植物园,只见那里挺拔的树木郁郁葱葱,娇嫩的花朵争奇斗艳,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真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生2:我们来到小花园,只见那里的天空一碧如洗。翠绿的杨柳向我们招手,粉红的桃花向我们点头,活泼的鸟儿向我们唱歌……小花园真是生机勃勃。

……

三、体会谋篇布局的精准本质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5]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写作的目标要求。在教学时,教师要能带着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文章谋篇布局的独特,既明白了文章写了什么,更体会到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理解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师:课文为什么只选用第三次拜访,前两次拜访一句带过?

生:因为第三次拜访成功了,前两次拜访失败了。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到了前两次拜访,能否去掉?

生:不能,前两次拜访是第三次拜访的原因,作者有详有略地写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师:你们一下子就看出了本文谋篇布局的思路:第一、二次略写,第三次详写。

教材的每篇文章在谋篇布局上都有着精准的考量,对学生写作结构上的指导应当从教材开始。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最好的伙伴,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敏锐而准确地把握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关注看似寻常但陌生的关键词、句式表达、谋篇布局等,研制出具有语文学科特征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薛法根.为言语智能而教[M].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6

[2]蒋崇勇.关注言语形式,提升阅读教学实效[J].江苏教育,2012.11

[3][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