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数学组教研活动主要是围绕郑毓信教授的《多元表征理论与概念教学》,进行了理论学习。各个年级的数学老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展开了激烈的研讨。
1、结合外出听课的经历,分析“分数的教学”
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讲授1/2,2/4,4/8如何相等,老师通过PPT演示相同的圆,平均分的分数不同,最后重合在一起时发现一样,从而可以得出这三个分数相等。
2、根据“分数的教学”想到经典案例
肯德基牛肉汉堡中牛肉大小为1/4,麦当劳想和肯德基竞争,于是加了1/3的牛肉,结果竞争失败,原因是外国人以为1/4>1/3,只关注到分母,可见图形和数在人的头脑中会产生偏差。
3、“多元表征理论”的一个直接应用
(a+b)2 =a2+2ab+b2
①符号表征:多项式×多项式计算
②语言表征:总结公式的特征
③操作表征:通过用计算器,分别计算几组数值,通过比较发现所求的关系
④情境表征:附于情境,帮助理解
⑤图形表征:利用图形,启发发现,引导得到所要的关系。
4、关于“经过时间”的探讨
平时:先把结束的时间转换成24时计时法,再用结束的时间-开始时间
启发:可以用多种方式教学
①拨钟面
②12时-开始时间,再加12时至结束时间
例:上午10时~下午2时
12-2+2=4时
5、概念学习
方向:多元化学习(游戏方式、画图、儿歌)
时间:实物操作(图像、书面语言、符号语言、现实情境共同作用)
正如郑教授说的,我们在教学中即应更加重视如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和逐步深化。是啊,有时候当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难以接受时,可以换一种方式,换一种思路,说不定还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编撰、摄影:唐玲玲 审核:姚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