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百字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学科整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关于学科整合的观念也是比较薄弱,但在一节思品课上的一个突发奇想让我的意识里有了学科整合的概念。我没有读过关于学科整合的专业理论,所以我暂且盲目的认为学科整合就是简单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合到一堂课中的教学。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风儿轻轻吹》,我先依据课本以谜语“看不见,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树林树枝摇”导入新课,学生很容易猜出是“风”。我在读这个谜面时,脑子里突然生出一个主意,何不让他们以“风在哪儿”写一首小诗?一年级写话刚起步,老师除了要教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之外,让学生对写话充满兴趣和自信也是非常重要。
我问孩子们:“风儿既然看不着、摸不到,那它藏在哪里呢?”学生根据道德与法治的课本图案,说出“风在小草里、风在风车里、风在树叶里、风在雪花里、风在船帆里、风在树林里、风在蒲公英里、风在泡泡里”等等类似的句子。我把学生说的内容全部写在黑板上。我接着说,我有办法让你们说的句子变得更长、更丰富。于是我举了一个例子:“风在茂密的树林里、风在乌黑乌黑的头发里”,学生很快理解到了我的意思,接着很多学生举手回答:“风在洁白柔软的云朵里、风在清清的河水里、风在碧绿碧绿的树叶里”等等。最后,我说,黑板上这些内容可以算是我们班学生一起写的一首小诗了,如果能加一个结尾就更完整了。学生的答案:“风,你真了不起、风,你真棒、风,你真可爱”为我们班第三篇写话画上了一个句号。虽然我知道这些语句并算不上是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诗,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什么重要的呢?学生看着满黑板自己说出来的话变成了一首小诗,仿佛自己真的成为了小诗人,他们脸上洋溢的骄傲和自豪是我觉得这节课最精彩的瞬间。此时的他们无需拘泥于篇章结构,而是通过“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全班一起完成一次自由的写作创作。
语文和思品这两门学科是比较容易整合的两门学科。一是因为学科内容相近,两者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因为语文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好的着力点。三是因为思品学科的综合性,为语文的写作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写作源泉。
通过这节课让我觉得还是要多读专业书籍吧,模模糊糊的认知不足以传道受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