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对话:生本课堂与求真研讨20190516
发布时间:2019-05-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姚建发

对话:生本课堂与求真研讨

    教师的专业发展,即需要归零的心态,也需要研究的常态和改变的姿态。2019年5月16日是我们京苏粤浙卓越教师高端研修班集体研讨第4天。小学数学组白天深入课堂展开研学,晚上集聚宿地思维碰撞进行研讨。

生本课堂:上出京韵课堂、辩出卓越风采

    我们来到课堂研学第二站“以爱育爱”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课堂“数学精彩两分钟”的学生日常展演活动令我们耳目一新,体现了学生的小主人风采。

    第一节课由裴菊老师带领一年级学生学习《七巧板——有趣的拼组》,重点经历了两个活动:一是两块相同的七巧板拼摆,发现三种拼法的同时观察体悟新图形的导同;二是两块不同的七巧板拼组,着重聚焦了研究了三种梯形。在这两个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上台展示表达,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特质。临近课尾裴老师引导大家继续思考如何把七巧板中的大三角形分解成其他七巧板,从课内延伸到课后。正是因为教师的巧,才启迪并生长了学生的巧。

    第二节课由范薇老师引领三年级孩子体悟《千克与克》,以1千克即1000克物品切入,重点通过掂、算、称等活动形式与方式,设置“分解1000克”“重组1千克”等具身体验活动,学生即有自己的独立推算与估测思考,也有与同伴、同学之间的交流对话,还有小组合作交流与集体分享,启迪了学生的个性生长与协作智慧。尤其是在追求精准的1000克时,从橙子、小番茄、迷你小番茄、米粒等“凑”的过程,从一个小组的思考到全班总动员的思索,再到数学理性的思维介入,课堂因老师的“退”“进”结合,呈现出真实、累加、童趣的课堂品质。

    随后,我们进行了随机的分组,四个组内又形成2个无领导小小组,仍以“问题”“建议”为关键词,进入了辩课准备环节,下午1点开启了汇报对话。各组成员都一致认为北京二实小的课堂是生本对话、求真累加的课堂,孩子们儒雅、大方、自信,勇于质疑、善于表达、乐于分享、能与合作,教师设计精妙、成于前瞻、功于放手。同时,重点就目标定位、童心生趣、思维提升、量感体验与推算感知等方面提出各组的思考。

    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院长以“课堂要给学生‘烙’下些什么”起问,表示任务与活动承载的是教师的教学价值追求、学生的课堂生活品质,量感的建立更要做的是建立常见物的标准感知并展开数学推理,从关注知识技能到关注活动经验的累加、到实际问题的过程解决,并提出学生的趣是思维的趣、活动的趣。

    北京的区教研员王彥伟老师则认为我们的数学课堂要研究真问题、做真研究,引领学生经历知觉到思维的发展,不仅立足当下关注课时目标,更要基于体系重视长程的教学设计与目标进阶。一节课,到底需要承载些什么?能不能承载太多?特别地,活动任务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并要有材料选择的意识,适当注入人文元素。

    综上,生本课堂并非一味地以生为主,而是先要有教师、教材等的价值判断与追求定位,适当梳理与有序取舍,在课堂之中要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提炼学生的朴素语言转译为科学的数学语言,从而多视角地延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活动与感性操作活动。

求真研讨:分享单元教学、进修文献综述

    白天,带着真思考去看课、带着真研究去思维碰撞与交流辩论。晚上,我们又用两场求真的专题研讨方式交流互鉴,深入地进行专业表达,提升学员的专业理解。

    首先,晚上6点四地学员集中住宿地紫玉饭店紫霞园一楼第一会议室开展单元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分享各地关于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与理性思考。李昕老师代表北京团队以《比例》单元教学为例,从教材内容的单元解读到学生前测再到区域的教学思考,从感知到感悟、从而掌握,让冰冷的数学得以火热的思考与践行。宣德统老师代表广东团队抓住“浓出精华”“淡出境界”两个方面,传递出“理解教材、勤做思考、促进参与、多做梳理”和“把握现实、充满希望”的理解与立场。来自浙江团队的章骏老师围绕“单元视角、学生立场、有机整合、适度拓展”四大方面,提出单元教学的“三大改进”(知识结构、教学结构、思维结构)、“四步流程“(确定主题、规划目标、设计活动、开展评价)和几大关系(知识教学与素养提升、教的设计与学的设计、单元教学与课时教学等)。最后上场的是江苏代表队的姚蕊老师,从儿童属性和学科属性娓娓展开,以《课程整合视角下的数学主题单元教学》为题,结合具体丰实的案例,即揭示了单元学习路径,又论证了“基于知识应用的探究式整合”“基于数学方法的迁移式整合”“基于情感链接的浸入式整合”三大整合策略。

    随后8时20分,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江苏32位语数英学员的“文献综述”研修活动。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徐伯钧主任作《教育科研的逻辑——以文献综述为例》专业讲座。徐主任先用三张照片作为启发式开场白,提携我们要明确角色定位、把握专业方向、提升专业素养。随后以各位学员的文献综述的题名出发,用“与宝杰老师的对话”步步深入,启迪如何确立综述主题、通过述评探寻各自的研修方案主题。而后就如何进行专业化的教育科研、问题梳理、文献综述进行指导与引领。徐主任“现身说法”,围绕其发表《我国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研究述评》的前世今生进行了具体化的“全面占有材料”解读与路径设计。关于文献综述学员们又清晰明确了不少,但仍倍感任重而道远,却仍会奋力向前!

   扎实的一天四段的对话研讨,累并进步着、成长着,尤其是,专业发展着……

20190516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