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思维导图,其本质就是用立体的方式去思考,做到既能整体把握故事又能联系局部情节,从而做到帮助学生有效地和文本进行对话。思维导图侧重于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互相隶属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通过把握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是需要选择不同的时机与教学策略,从而带领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巧妙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和提取出书上最关键的信息,并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将它绘制成图的形式,使故事情节非常清晰、系统地展现出来,这样就有助于帮助学生通过关键词,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在教授《牛郎织女》时,因为之前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思维导图这一个上课模式,所以,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我采取的是由扶到放的方式。
课堂一开始,我就抛出了问题:课文讲了牛郎织女的哪些故事?你能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吗?这一问题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在读完课文之后,学生就能够轻易的说出相应的五个词语:相识、相爱、相离、相望、相会,我相机在黑板上写下了板书,接着追问学生:你能根据黑板上的板书来说一说,牛郎和织女之间发生的故事吗?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黑板上的五个关键词,圈画成为一张简易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初步见识思维导图的神奇,它能有效地快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文脉。
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脉络,它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直观地呈现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十分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比在课上直接让学生反复复述故事情节来加深记忆要有效地多。这个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 进行教与学的过程,有利于凝聚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注意力分散转移等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这种方式的运用,适用于大多数文章文脉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