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学论文>>文章内容
第六次反思:思维导图助力文脉梳理
发布时间:2019-05-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戎荷芬

 所谓思维导图,其本质就是用立体的方式去思考,做到既能整体把握故事又能联系局部情节,从而做到帮助学生有效地和文本进行对话。思维导图侧重于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互相隶属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通过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是需要选择不同的时机与教学策略从而带领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巧妙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和提取出书上最关键的信息,并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将它绘制成图的形式,使故事情节非常清晰、系统地展现出来,这样就有助于帮助学生通过关键词,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在教授《牛郎织女》时,因为之前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思维导图这一个上课模式,所以,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我采取的是由扶到放的方式。

课堂一开始,我就抛出了问题:课文讲了牛郎织女的哪些故事?你能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吗?这一问题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在读完课文之后,学生就能够轻易的说出相应的五个词语:相识、相爱、相离、相望、相会,我相机在黑板上写下了板书,接着追问学生:你能根据黑板上的板书来说一说,牛郎和织女之间发生的故事吗?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黑板上的五个关键词,圈画成为一张简易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初步见识思维导图的神奇,它能有效地快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文脉。

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脉络,它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直观地呈现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十分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比在课上直接让学生反复复述故事情节来加深记忆要有效地多。这个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 进行教与学的过程,有利于凝聚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注意力分散转移等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这种方式的运用,适用于大多数文章文脉的梳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