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第七次百字反思
发布时间:2019-06-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孙春凤

观察视角

上课老师

李红

内容

我和祖父的园子

班级1

 

时间

6.5

片段实录

1.所以,文章开头她这样写道:(读)

为什么只写小城里住着祖父?她的爸爸妈妈却没有写呢?

2.PPT补充萧红的经历

3.尽管萧红只活了短短的31岁,但是在临近去世之时,她想到的是谁?想到是什么?所以她写下了这篇文章——《我和祖父的园子》。

这座祖父的园子不仅是一座爱园,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精神的家园。

4.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首诗给她听。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课后请继续走进萧红,走进她的《呼兰河传》。

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但她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正如她书中所写的……

 

成年后,无论她经历了怎样的逃亡和饥饿,无论她面对着怎样的不幸与苦难,祖父的爱就象一束阳光温暖着她,祖父的爱在她的心中化成了一首诗,又化作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她在书中深情地写下了……

片段二

1.摘抄文中优美词句。

2.大家课后可以把《呼兰河传》找来读一读,相信你读完它后一定会对课文有着更深的理解。

 

 

 

 

 

思考或重建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带着学生学习语文,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更应该是用自己的语文内涵影响着学生,打开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是忽略了作者介绍或者写作背景的教学,即使课堂上出现作者介绍,老师通常的处理方法也是电子屏幕上出示介绍作者生平资料的文字,指名学生朗读,这一环节就过去了,但这样的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不能够激起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兴趣和渴望。但在这节课中,李老师的这两个片段,给我的印象及其深刻。

她首先提问“为什么只写小城里住着祖父?她的爸爸妈妈却没有写呢?”这一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李老师相机出示萧红的经历简介,这个时候介绍作者,在帮助学生解读文本、感知人物上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深刻含义,从而更容易理解文章主题。

由文章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借助作者的精神世界,走进经典作品,通过经典作品,再次回溯到文章,这是这一节课中最大的亮点。

我相信,相信通过李老师毫无痕迹的引导,学生可以和文本、作者进行更深入的对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