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叙事>>文章内容
第七次:眼见不一定为“实”
发布时间:2019-06-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黄蓉


5月22日和曹校长来到南京宝船小学,走进校园,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朝气蓬勃。他们充分利用了每一面墙,有展示学生作品的,也有展示校园文化的,甚至包括消防栓都变得非常“有意思”,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就是墙面上的图形世界,据说这是他们的数学校本课程,而我也只是有幸看到割圆术、弦图、七巧板、数独等等,无不渗透着浓浓的数学味儿。

这一天,我还有幸聆听了黄欣老师的一节《认识小数》的数学课,这节课在平淡中渗透着数学思维。猜想是人们在揭示问题实质、探索客观规律、寻找命题结论时,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建立在已有事实或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的推理也是一种直觉思维。

黄老师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时就是以这样的一种形式引入新课,先用整数1”表示一个长方体,整数“2”就表示两个长方体,接着提问“这样的图形合起来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学生发挥想象,提出很多种猜想,有3.5,1.5,42.5等等,在这时,他在学生提出这些猜想之后,又继续追问为什么,以此排除相差甚远甚至并不合理的结果,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2.5,然而事实却是恰恰相反,在本课结束时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黄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了这些长方形平均分的过程进行证明发现结果竟然是2.6,学生大为吃惊,不愿相信,但事实就是事实,所以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需要多动脑子,这就是数学的惊人之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